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;斗指西南,太阳达黄经135°,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,农历壬寅年七月初十。立秋有三候: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它的意思是说,到了立秋的时候,空气中所刮来的风不同于之前的夏季的风,而是有了一丝丝凉意了;接着,在早上的时候会能看到雾气的产生了,这在夏季是见不到的,之后就是寒蝉因为感受到了秋意而开始鸣叫了。
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,立秋之日仍然处于高温炎热的天气。而在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进入,足足有长达40天之久。其中头伏是在7月16日到7月25日,中伏是在7月26日到8月14日,至于末伏则是在立秋以后的8月15日到8月24日。
每年的7、8月都是岭南佳果:荔枝、龙眼大量上市的季节,明代医家李时珍认为:“荔枝气味纯阳,其性畏热。鲜者食多,即龈肿口痛,病齿及火病人尤忌之。”故多吃荔枝会出现口干咽燥、牙龈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等“上火”的症状。民间有:“一啖荔枝三把火”的说法。
对于“上火”,我们如果症状不严重,可以多喝淡盐水,绿茶;还有雪梨枇杷罗汉果水果茶;或者试一下苦瓜排骨汤,都是对“上火”不错的食疗。
如果症状比较明显,确认为: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、痰黄粘稠、口干咽痛、大便干燥的症状。在食疗的同时,可以考虑使用:同仁堂——清肺抑火丸。它里面含有:黄芩、栀子、知母、浙贝母、黄柏、苦参、桔梗、前胡、天花粉、大黄。具有清肺止咳,化痰通便的作用。如果“上火”已经出现发热等严重的症状,那就务必要到医院就诊。
7、8月份也是暑假期间的旅游旺季,很多朋友们都会到各地旅游度假,三伏天的高温天气要到下一个节气“处暑”之后才能有所缓解,外出旅游和工作的朋友记得要做好防暑降温,清肺润燥的工作,平稳度过“三伏天”。
我们下一次再一起聊聊“处暑”这个节气吧。
|